《向风而行》:言情剧里成长型女主角的蝶变******
作者:钟 玲
不够沉着冷静的女主角,如何对抗歧视、打破偏见,如何通过成长证明自己的过程,或许才是《向风而行》的本意,可惜那些落了俗套的剧情,撑不起它“远大的理想”。
高空飞行,穿越云端,看又飒又酷的女飞行员,在男性云集的飞行界挑战空中极限的女性奋斗故事,应该是一种很热血的体验吧!
但,我觉得好虐!
由王凯、谭松韵主演的现代都市励志剧《向风而行》正在热播中,虽说是一部励志剧,可剧情过半了,我因追剧而被命中的“内伤”还未能治愈。哪怕男女主演都是我尚算喜欢的演员,也令我没办法无视它的缺点——
人设,差!
聚焦民航职场的《向风而行》里,由谭松韵饰演的女主角程霄,是一名以成为女机长为目标的飞行员,剧情为她配备了——过人的天赋、精湛的技术、超凡的能力。原本,这样的女主角应该是“人见人爱”,可是呢,程霄偏偏是那种遇见了就想避而远之的女性角色。
简单地说,就是恃才傲物的程霄在过半的剧情里,用不讨喜都不足以形容她的角色设定,而是令人心生厌恶。她的确刻苦、勤奋、拼命,但也有自负、狂傲、鲁莽的缺点。她的自负程度,是缺乏组织纪律性,以自我为中心,日常性怼天怼地怼领导,以及觉得自己“天下无敌”。具体表现为,男主角顾南亭,从技术层面与她讨论在飞行时她应当考虑的实际情况,她丝毫不作反思就上一波直球怼说自己“我没错!”;公司安排程霄转入客运部面试时,程霄急于证明自己,当众叫板顾南亭“我很优秀”;在澳洲参加集训,面对顾南亭的严格训练与管理,仍是处处怼他,“我很好!”……类似情境,《向风而行》里有很多。
大概是为了强化矛盾冲突,让顾南亭这样一个谦虚、严谨、一切以工作为先的人,遇上程霄这样一个“火药味”十足随时爆炸的员工,可是,编剧大概忘却了,有个性不等于没礼貌,有性格不等于非要成为“杠精本精”。
我当然同意,一个角色要既有血肉也有灵魂,更有其多面性,可是,这样一个总是目中无人、口出狂言、不知分寸的女主角,着实让人喜欢不来!
职场,假!
国产剧里的职场戏,总是对其涉及的职业缺乏深度理解,更经常罔顾职场法则和职业精神给人一种悬浮感,《向风而行》也不例外。
程霄是一个有七年飞行经验的货运飞行员,但她做事莽撞冲动,情绪管理能力差,一副“全世界老娘最牛”的态度,总让人想问,你真的适合当民航飞行员?你如何在飞行过程中保证旅客的安全?没错,成长型女主角的确需要一个转变和提升自己轨迹,但前期何必把她“黑化”成一个职业素养堪忧的人呢?
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空姐面试环节,没有背景、身无长物、表现也不出色的女主角闺蜜,只因面试官一句她有亲和力,就被保驾护航进了入选名单。让人不禁质疑,就不能写得合理些吗?上帝的“金手指”如今也流行开给女配了吗?
拒招女飞、蔑视下属、排除异己,习惯性将女职员踩在脚下恨之成泥的领导江部长,让人感到害怕与绝望。如此“出尘绝世”的恶毒男配角,他的小人行径,给人的感觉就是刻意制造了一个凶险万分的职场。
一味地将女主角职场生涯设置得“黑暗”无比,确实提高了她的挫折强度和扩大了她的受虐范围,可纵然一个女飞行员想成功,必然要承受许多行业不成文的潜规则,但无来由地虐却适得其反,这哪像一个真实的职场,这完全是为了男女主角情感的交流而设置的助攻王和工具人啊!
剧情,俗!
《向风而行》,于职场,是看冰与火碰撞的飞行员师徒如何绝地反击?于情感,是看“铁血上司”“魔鬼教员”如何与桀骜不驯的女飞行员徒弟,从“敌对势力”一步步变成“甜蜜情侣”,可是剧中的种种情节与常规套路,已是人们“800年前”就已看腻了的剧本。
大概是担心平平淡淡的剧情很难吸引观众,于是剧中的男女主角又是以“欢喜冤家”的方式相遇。不打不相识的师徒二人,其实竟是从未见过面的房东与租客,早在相遇之前就已靠网络神交;相遇之初总是话不投机,当事人与周边人的“有事不直说”导致顾南亭明明是暖男一枚,却白白当了很久“背锅侠”被误会良久;或许是觉得两个人的爱情不够热闹,于是又编织了“三角恋”,让顾南亭有个青梅竹马的爱慕者……
飞行员这个职业似乎“天生”热血、自带光环,由中国香港TVB出品的《冲上云霄》至今仍然是飞行员行业剧的标杆之作,它有严谨的航飞部分和拥有个人魅力的男女主角及各色人物,有甜蜜的爱情和动人的友情与亲情,以至于多年来都未被撼动经典之作的地位。反观《向风而行》,实在不够“燃”,把讨人厌当桀骜不驯——人设拉胯;专业航飞领域没有深入了解行业内情让人“涨知识”——职场悬浮;古早模式的言情戏没有惊喜——情感无趣。无论曾对飞行员有着多么难以言说的情怀,也被这不够可爱的女主角,不够真实的职场戏,不够新鲜感的剧情,所劝退。《向风而行》在前半场败掉的好感,纵使王凯饰演的男主角顾南亭有一定的角色魅力,也无法拯救。
但也不可否认,《向风而行》里有反映现实生活真实的一面——
女性在职场中的种种劣势。
因性别歧视,因刻板印象,女性被认为没有男性的工作能力强,职业分隔上女性被认为不适合某种工作。剧中,身为领导的江部长,从心底蔑视未婚未育的女飞行员,在程霄从货运部转场客运部的过程中,她两次三番被他视为“弃子”。尽管有男女平等意识的顾南亭保下了程霄,她也未能摆脱被江部长莫名其妙地打压、针对的处境,即使她的成绩格外出色。
而在戏外,真实的生活经历告诉我们:女司机不管驾驶水平如何,一概被认为是“马路杀手”;女飞行员在全国乃至世界,都是凤毛麟角。更不要提,现实中与程霄一样未婚未育的女性,在职场被无情打压的遭遇,并不是特例。
能以女性视角,关注女性在职场里无端接受的职场潜规则,以及女性无法与男性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与尊重,其投射出来的是现实社会中女性面临的职场生态,且不仅仅是在民航职场领域。这大概是这部原本根据一本言情小说改编的励志剧里,唯一能让人有所共情、有所思考的地方。
不够沉着冷静的女主角,如何对抗歧视、打破偏见,如何通过成长证明自己的过程,或许才是《向风而行》的本意,可惜那些落了俗套的剧情,撑不起它“远大的理想”。多想看到啊,以飞行员这个特殊行业刻画女性职场困境的《向风而行》,用程霄的蝶变之路去力证“飞行能力和性别没有关系,只和个人有关”,说到了,也做到了。
事实呢?理想丰满,效果骨感。(钟玲)
宁东基地:再造一个宁夏经济总量******
【新春走基层】
元旦,坐标西北。
日长一线,蓝天高远,空气中透着一丝清冷。而在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(以下简称宁东基地),企业车间处处是热火朝天的景象,全力冲刺首季“开门红”。
且不说人勤春来早。自治区赋予宁东“再造一个宁夏经济总量”的宏伟目标,它丝毫不敢怠慢。就在不久前,这里获评2022年全国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第五名,连续5年入围十强。
做好今年经济发展工作,宁东基地党工委副书记、管委会主任陶少华认为必须“三坚持”,即项目是生命线,好企业是本钱,企业家是财富。
以项目为抓手 豪气
往宁东基地最高处望去,那是宁夏派可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离间甲酚和对甲酚的装置。
“二者沸点差很小,常规方法不可能将它们分开,我们在国内首创用尿素法进行分离,能耗低,环境污染小,产品转化率高。”该公司总经理王进世告诉记者。
间甲酚全球需求量是6万吨,我国需求量为1.9万—2万吨,这套装置设计产能1万吨,宁夏派可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能产出5500吨。
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、高度63.5米的整套装置正在进行保温收尾、单体打压等工序,上料投产指日可待。
以项目为抓手,鼓励企业把小规模装置转化成大生产示范,这是宁东基地开发建设20周年的传统。
刚刚过去的2022年,宁东基地经济运行稳中向好,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20亿元,工业总产值接近2000亿元,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%以上,工业增加值占自治区的30%,财政总收入达到155亿元。
“要保持发展定力,把经济发展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和产业项目上。”在2023年经济发展重大项目推进会上,陶少华郑重强调。
靠技术来发展 硬气
拿起遥控器,只见眼前的玻璃一会儿呈磨砂状,一会儿呈透明状,明暗变化即在瞬间。
宁夏中星显示材料有限公司的这款智能调光玻璃,通电透明,断电雾化,可用于室内空间隔断、博物馆橱窗、银行等处。
“其实就是把液晶膜安装在两层玻璃之间,高温高压加工成夹层玻璃。”该公司技术负责人陈少华说。
铆力关键核心技术,企业实现了智能调光玻璃用液晶材料产品的产业化生产,2021年销售额1.6亿元,2022年至少翻一番。
靠技术取得长足发展,宁夏中星显示材料有限公司是宁东基地的缩影。
“我们始终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,着力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。”宁东基地科技和信息化局局长易静华表示。
该局全年新立项实施本级科技创新项目34项,争取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6项,在煤化工、精细化工、新材料、清洁能源等领域攻克一批技术瓶颈。
去年,宁东基地全年登记自治区科技成果36项,较上年翻了两番;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.5亿元,同比增长20%,成绩喜人。
用科技作支撑 提气
走在宁东基地,铁塔林立,管道纵横,厂房俨然,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。
国能宁煤集团合作开发的高性能甲醇制丙烯工业催化剂替代进口;宝丰能源集团建成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解制氢储能及应用示范项目;宁东瑞华新材料公司研制的特种抗冻防水涂料达到国际水准……
一批新动能的催生,离不开科技持续加码。
易静华给记者摆出几组数字。2022年,宁东基地全年本级财政科技创新支出9433万元,是上年的6.5倍;争取自治区项目经费4100万元,撬动企业研发投入预计突破14亿元,较上年增长25%;预计全社会R&D投入强度达到2.27%,较自治区平均水平高0.69个百分点。
宁东基地蓬勃发展,是宁夏切实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位置的写照。
连日来,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举办系列新闻发布会,对党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行解读。
1月4日,宁夏科技厅厅长徐龙在会上表示,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把创新驱动战略作为“五大战略”之首,为优化创新环境、激发全社会创新动力提供了更为坚实的保障。
“科技系统将扎实推进科技创新‘四大工程’,全力抓好‘双百科技支撑行动’,努力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。”徐龙说。(本报记者 王迎霞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